纯水电阻率18.2MΩ•cm,为什么测不出来

  电阻率是衡量纯水水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现在市面的水纯化系统中基本都配置了电导率仪,电导率能反应水中总的离子含量水平,以帮助我们及时判断水质状况。有些实验室为了进一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,会用外部的电导率仪去测量水质或者进行计量、比对等,但是经常发现外部测量结果与机器显示值之间有明显的偏差,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?


 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,需要先从电阻率的18.2MΩ•cm说起。


  1、18.2MΩ•cm代表什么含义?


  18.2MΩ•cm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检测指标,反应水中的阴阳离子浓度。当水中离子浓度越低时,检测出的电阻率会越高;反之当水中的离子浓度越高时,检测出的电阻率会越低。所以,电阻率与离子浓度成反比关系。


  2、为什么超纯水电阻率的极限值是18.2MΩ•cm呢?


  当水中离子浓度接近于零时,为什么电阻率不是无限大呢?想知道其中的原因,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电阻率的倒数—电导率:


  ①电导率用于表示纯水中离子的导电能力,其大小与离子浓度成线性正比关系。


  ②电导率的单位通常以μS/cm来表示。


  ③电导率是零的纯水(表示离子浓度)是不存在的,因为技术上,无法全部去除掉水中所有离子,尤其考虑到下列水的解离平衡:


  H2O图片H++OH-


  c(H+)=c(OH-)=1.0×10-7


  KW=c(H+)·c(OH-)=1.0×10-14(25℃)


  从上述的解离平衡式来看,


  H+和OH-永远无法去除。


  当水中除了[H+]和[OH-]之外,没有其它离子时,电导率的Z低值是0.055μS/cm(这个值是根据水中离子的浓度,以及离子的移动性及其他因素计算出来的,计算基础建立在[H+]=[OH-]=1.0×10-7上),所以理论上,25℃时,不可能制造出低于0.055μS/cm的纯水出来,而0.055μS/cm就是大家熟知的18.2MΩ•cm的倒数1/18.2=0.055。


  所以,在温度为25℃时,不可能有电导率低于0.055μS/cm的纯水。换而言之,不可能制造出电阻率高于18.2MΩ•cm的纯水来。


  3、为什么水机显示的是18.2MΩ•cm,自己测量的结果却很难达到?


  超纯水的离子含量很低,对环境、操作方法、测量仪器的要求都很高,任何操作不当都可能影响测量的结果。实验室自行测量超纯水电阻率时,常见操作不当的情况有:


  ①离线监测:将超纯水取出后,置于烧杯等容器中进行测量;


  ②电池常数不符:电池常数为0.1cm-1的电导率仪不能用于测量超纯水电导率;


  ③温度没有补偿:超纯水中电阻率的18.2MΩ•cm一般是指在25℃条件下的结果,由于测量时的水温不同,所以我们需要补偿回25℃再进行比较。


  4、外部电导率仪测量超纯水的电阻率时需要注意什么?


  参照GB/T33087-2016《仪器分析用高纯水规格及试验方法》中电阻率检测部分的内容,对超纯水的电阻率测量需要注意如下事项:


  ①仪器要求: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在线式电导率仪,电导池电极常数为0.01cm-1,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.1℃;


  ②操作步骤:测量过程中将电导率仪电导池与制水系统连接,通水排尽气泡,调节水流速度至恒定,待电阻率读数稳定后,记录水温和电阻率仪器。


  上述的测量方法中提及的仪器、操作步骤的要求,都需要严格遵守才能保障我们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

在线咨询

  电话

156181360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