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家长们和和“神兽”有了更多朝夕相处的时间,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。孩子智力究竟是遗传的影响还是后天努力和勤奋的结果?智商有可能提升吗?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更多内容请到默克生命科学官网查看:
德国科学家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结论:人的智商与后天环境尤为密切,而身处高压环境下对儿童的智商发展可能存在严重影响1。
智商有可能改变吗?
智商(IntelligenceQuotient)是个人智力测试成绩和相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数值,通常用来衡量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。长久以来,人们公认智商受遗传基因控制且无法人为改变。不过研究发现,一个特定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与智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,表明生活环境不仅影响大脑接线,而且影响基因的基本运作方式。
表观遗传学
到这里,我们不得不提到一项遗传学研究——表观遗传学,它是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下,基因功能的可逆遗传改变。
DNA携带遗传信息并世代相传以保持物种的稳定,而DNA序列的变化则是新性状乃至新物种的产生物质基础。DNA是遗传的本质,然而同卵双胞胎有完全相同的DNA序列,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各种不同性格、爱好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,即使在同一棵树上。这些现象用遗传学理论也很难解释清楚,表观遗传学的兴起给出了答案,人们惊讶地发现:新性状的出现并不一定是DNA序列改变的结果,环境可能会催生生物性状的改变,而这一改变也能遗传给下一代。
类似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很容易找到,例如,面对持续的暴力威胁或营养不良,生物体可以通过添加或去除、有效锁定或打开某些化学基团来调整基因以适应环境变化。反之,这些变化又产生连锁效应,微妙地影响到一系列特征。表观遗传学不仅对基因的表达、遗传有着重要作用,而且在发育、肿瘤、炎症、衰老及再生医学、血管新生、变性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。
非突变性表观遗传重编程
在对非遗传性疾病研究,尤其是肿瘤研究的过程中,科学家们发现微环境的改变导致细胞不断获得特殊的生存能力。突变驱动和非突变性表观遗传驱动细胞进化,它们各自单独或相互作用的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。
2022年,随着《HallmarksofCancer:NewDimensions》的重磅发布,非突变性表观遗传重编程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和科研热情。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突变不同,非突变性表观遗传重编程赋予了肿瘤细胞获得恶性特征的能力,它可以驱动转录组异质性的动态变化。
那么微环境到底是如何介导/调控表观遗传?我们如何实现低样本量、高通量、快速地,对蛋白质DNA相互作用、DNA甲基化、RNA调控等进行研究?在正常组织转变为癌前病变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物标志物,我们该如何挖掘并加以利用,加速药物研发和帮助早期诊断?